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与投资发展促进会

Shenzhen Foreign Economic Trade and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romotion Association

当前位置: 产业金融 》 项目资讯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风险治略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基础设施项目将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点,以实现互联互通的战略目标。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可以归纳为三方面:东道国的环境风险、基础设施项目复杂性导致的客体风险、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主体风险。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保持海外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资产安全与可持续经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可采取视野寰球化、管控全过程、保障多层次的系统应对策略。


视野寰球化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区域的,更是全球的。对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面临的环境风险,是由项目的制度距离和地理距离引起的。


一、制度距离所导致风险的应对策略

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距离带来的风险,应从以下四方面应对。


第一,各部门应有组织地与东道国相关部门对接,了解其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需求及运营能力,调动其积极性,推动项目实施。


第二,构建跨境投融资大平台,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机构、组织和私人部门投资者为项目融资。


第三,把握各国对“一带一路”的反应,对于有优势的发达国家,应加强与其合作,将竞争转为联合。


第四,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制定、议程设置和程序安排来保障中国权益,积极选派中国专家到国际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对非正式制度距离带来的风险,应从以下三方面应对。


第一,加大宣传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共赢政策,提升中国对外投资的国际形象,夯实“一带一路”战略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第二,了解当地国情,加强对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宗教和现实情势的学习研究,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公平对待当地员工。


第三,设立“一带一路”政府专项奖学金,吸引沿线国家大学生来我国学习,并为其毕业后到我国对外工程投资与承包企业就职创造条件,起到“桥梁”作用。


二、地理距离所导致风险的应对策略

对地理距离带来的内部治理风险,企业应建立“海外投资项目汇报制度”,必要时,投资企业可派出一批专人到海外项目部,实行联合办公。


对地理距离带来的外部环境风险,投资企业应保证外派人员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还要加强施工器械等物流运输方面的管理,提高运输效率。


管控全过程

要有效应对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风险,需要“重头重尾”,将风险防控覆盖于项目全过程。


一、项目准备阶段分析投资机会

在此阶段,要重视选择投资项目的“质量”,避免短视化的急于求成思维。选择东道国和项目应“以点带面”,所选项目本身既有高度的可行性,建成后又能同时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与东道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国际示范效应。


二、项目建设阶段

项目投资者应重视项目里程碑节点的风险因素,控制好设计、采购、施工、试运等环节的节奏,建立项目的风险实时预警与监控机制。


三、项目运营和后评价阶段

应详细记录项目运营情况,建立项目风险管理反馈和学习机制,将该项目全过程的风险应对策略录入企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库,作为宝贵的经验积累。


保障多层次

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复杂多变,可以从政府、企业、高校、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多个层面入手,进行多层次保障。


一、政府部门

第一,政府部门应参考国际上现有的对外投资法,逐步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与相关国家签订双边/多边投资保护公约。


第二,简化对外投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我国审计署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我国企业海外资产审计制度。


第三,相关部委要设置专门的“一带一路”战略部门,各部委及金融机构之间要建立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


第四,应注重国际一流“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是法律、金融人才,并尽快与沿线国家联合成立“一带一路”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第五,应引导并支持企业高质量建设“海外工业园”,享受“集体优惠”,避开贸易壁垒,并带动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但应当注意,在对外项目操作层面,政府站在企业的背后,不宜过多参与微观业务层面。


二、投资企业

第一,投资企业应基于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资源能力两方面来判断其风险管理成熟度,进而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第二,投资企业对海外项目部既要充分授权,又要有所控制,可以通过任命高层管理者、派遣海外监督人员,或者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对项目公司或机构进行管控。


第三,企业内部要建立清晰的授权制度,还要设立独立的对外投资风险评估部门,学习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经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协调能力。


第四,投资企业应重视人才(技术人才、合同人才、谈判人才、运营管理人才等)培养与引进,还要制定恰当的政策(休假、升迁、家庭关怀),关注外派人员的心理状态。


三、高校、行业协会与咨询机构

高素质人才是风险管控的前提,高校应担此重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我国高校应在学历教育方面有所调整。本科层面,可以恢复设立“国际工程管理”或创办“全球工程经营”等急需的专业;研究生层面,可以设立多学科交叉(国际法、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社会心理学、地缘政治学等)教育项目,使人才培养、科研与国家战略发展一致。对企业急需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可展开大量“短平快”的高端培训项目。同时培训项目也要“走出去”,到国外项目上进行现场教学和培训。政府教育、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为此提供条件。


第二,我国要加大招收留学生的力度,尤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倾斜,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培育一批了解中国、熟悉中国、亲近中国的高层次人才。


第三,相关行业协会应利用自身掌握行业项目信息与专家库的优势,与高校、咨询机构协同合作,针对对外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各种政策与对策研究,建立高水平的智库,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服务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与投资发展促进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