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与投资发展促进会

Shenzhen Foreign Economic Trade and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romotion Association

当前位置: 产业金融 》 招标信息

对菲投资与工程合作的空间及风险


自杜特尔特总统上任以来,菲律宾外交政策出现较大变化。2016年10月杜特尔特总统访华,中菲两国关系逐步向正常轨道返回,双方签署多项投资协议,中国取消对菲律宾一些农产品的进口禁令。如果两国外交关系能够保持稳定,双方将在菲律宾国内、东盟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多个空间有更多合作可能,中国企业也能够在菲律宾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菲基础设施发展需求较强


作为东南亚第二和全球第12大人口大国,菲律宾于2014年人口过亿,拥有较大的消费市场基础,需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升级的需求。同时,较为丰富的铜和金等资源也为相关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菲律宾经济总量规模不大但增长较快,2015年的GDP约为2925亿美元,同比增长5.9%。从产业结构上,尽管农产品是菲律宾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农业产值占比不高,以服务外包为特色的服务业是菲律宾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约为1:3:6。


一、需求旺盛,层次丰富


菲律宾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需求既体现在各个产业,又与其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热带海洋性气候为菲律宾带来丰沛的降雨,但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多也给农业发展带来挑战,防洪、供水和灌溉等工程需求强劲。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菲律宾,资源开采冶炼与工业项目对能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电厂建设和输电项目成为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


伴随市场开放,快速发展的电信市场成为菲律宾发挥其服务外包优势的重要条件,对信息网络的升级和稳定连接的需求更大。菲律宾加大对毒品交易的打击力度,需要通过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替代,而吸引游客也需要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菲律宾众多岛屿间的交通要求水运、空运和公路运输提出更高要求,港口、机场和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扩展、升级需要持续投入。城市化的发展给大马尼拉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改进市场交通、保障水电气供应并有效处理废弃物。


二、政府重视


菲律宾政府希望在交通建设、供水、电力和通信等领域以大项目吸引和带动行业发展。为了吸引外资,菲律宾对石油炼化、供水和能源等国家高度垄断的行业部门实行了私有化,结束了电信垄断和对石油产品价格的关注,将外商租赁土地的期限从50年延长至100年,鼓励外资以BOT方式参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菲律宾实行建筑商资格许可管理模式,对外资建筑企业在资质获取上并不设定股比限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和中国工程承包企业都获得了较高的资信级别。根据菲法律规定,水、电、通讯和运输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承包商需获得公用事业许可证且菲方持股比例不低于60%,且外国公司不得承揽由菲本地资金投资的建筑工程项目。


尽管杜特尔特政府上任时间较短,尚未明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但在其7月的首次国情咨文中阐述的经济政策中提出,新政府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简政放权,以改善营商环境并吸引外资。



“一带一路”为中菲合作创造更大空间


除了国内市场,菲律宾所在的东南亚及更广阔区域也面临增强互联互通的巨大需求,为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菲律宾的业务拓展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及亚投行等机构的建立为互联互通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支持,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具备的业务能力则有利于更快速实现互联互通的目标,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合作基础


早在2010年,《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MPAC2025)》中,各方在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创新、物流、进出口管理和人员流动等五个战略领域就已经达成一致。2015年年底,以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为基础的东盟共同体正式建成,预计区域互联互通将是东盟共同体为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


在东盟区域内,农产品结构相对接近。为扩大经济优势,菲律宾需要增强工业发展能力,为中国对菲投资创造更好条件。2015年,菲律宾在东南亚利用外资额的排名上位居第6,投资增长空间较大。2014年中国对菲投资2.2亿美元,但受南海仲裁案和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在2015年却出现-2759万美元的投资流量。


二、地缘优势


东南亚位于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亚太区域,不仅是东亚、南亚与欧洲、大洋洲和美洲货物贸易的交汇点,而且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重点畅通通道的汇集区,涉及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


同时,菲律宾还是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地理中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达所有东盟国家的首都城市,有望为东盟国家间资源要素重组和优化提供重要平台。


三、探索合作新领域

中菲可以探索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在扩大双边合作的同时,促进相关国家采取共同行动促进经济加快复苏。通过政策沟通,加强产业引导和发展对接,形成发展合力,加快经济危机后产业重新布局。


通过设施联通,服务经贸合作,优先打通缺失通路,提高冷链运输等特有物流服务能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施工与设备向菲律宾出口。通过贸易畅通,降低贸易成本和壁垒,拉紧中菲利益链条,鼓励资本和技术关联,促进跨境产业链优化发展,持续推动菲律宾扩大包括工程承包领域在内的服务行业市场开放。通过资金融通,推动人民币在中菲经贸合作中扩大使用范围,充分发挥丝路基金和各国主权基金作用。通过民心相通,减少误解,避免地缘冲突升级,为中菲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中国企业仍需谨慎应对风险


应该看到,尽管中菲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经贸合作存在较大空间,企业在参与菲律宾的相关项目中仍需要充分认识和应对风险,并在不同时期调整其经营策略,实现收益与风险的有效平衡。


一、全球经济形势不乐观


在全球经济危机尚未进入触底回升的周期,中国企业对菲律宾投资项目的回报还将受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疲软、失业率较高导致购买力较弱,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中国企业在菲律宾的投资合作可多探索使用人民币以降低外汇风险,充分用好国际金融市场的低成本金融产品,以有效增强投资合作项目的盈利能力。


二、政治风险


南海问题带来政治风险成为中菲经贸合作的最大不确定性,国家电网在投资菲律宾国家电网时就曾因为受到政治风险的冲击被迫退出。


尽管杜特尔特总统访华给中菲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表示愿意通过双边渠道进行磋商,但双方尚未就如何解决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争端达成一致。


由于基础设施项目本身有周期较长、对政策相对敏感的特点,双边关系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影响很大。


如果无法获得未来相对长期的稳定增长预期,企业很难接受BOT方式参与菲律宾的工程项目。


为了降低政治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冲击,中国企业除了需要从短期项目进入菲律宾市场外,还可以探索风险的多元分担,与菲律宾当地企业共同参与项目,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转移风险。


三、安全风险


在菲律宾的工程项目还面临比较大的安全风险。由于菲律宾不少基础设施项目位于冲突集中的地区,中国工程企业还面临着来自反政府武装、恐怖袭击和海盗等多方面的风险。菲律宾有80个省,行政权限较为分散,市场分割比较严重。


受宗教冲突等影响,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冲突超过半个世纪,武力冲突依然不断。


在杜特尔特的强力禁毒等举措下,南方省份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对立情绪增强可能为中央政府项目带来执行风险。近年来在菲律宾频发的恐怖袭击使得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企业投资、工程施工和商业合同执行的效率。


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三角地带也是海盗集聚出没的地区,给区域内物流带来挑战。中国企业需要注重与社区沟通并承担必要社会责任,争取工程所在地居民的理解。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应为更多当地雇员创造就业机会,并在必要情况下寻求政府保护或专业安保服务。


(本文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与投资发展促进会微信公众号